应当怎样治疗房颤

443浏览
2015-11-30 16:14:09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

既然房颤具有如此大的危害,我们应当怎样治疗呢?由于房颤的危害主要是由于心房跳动不规则、心室跳动频率过快、血栓形成,所以治疗也主要针对这几个方面。

应当怎样治疗房颤?

首先,人们考虑用药物或电复律的方法将房颤转复成正常心律即窦性心律。目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主要有胺碘酮、心律平、索他洛尔等。这些药物都可以使一部分病人转为窦性心律。房颤持续时间越长的病人,越难转复过来。即使转为窦性心律,复发的可能性也很大,所以还要用这些药物长期维持治疗。胺碘酮是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后最有效的维持药物。

另一种方法只针对房颤导致的快速心室率。应用倍他乐克、地高辛等药物治疗,使病人的心室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如休息时控制在60~80次/分钟,活动后也不超过110次/分钟。这样的好处是避免心室率太快、心脏泵血减少的坏处。可以有效缓解心慌、头晕、乏力这些症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种治疗方法的缺点是并没有终止房颤的异常节律,所以仍然存在导致心房形成血栓的危险。所以,这些病人还需要长期应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常用的药物有华法林和阿司匹林。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