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基础之:营养与骨质疏松之钙与骨质疏松

466浏览
2015-08-06 03:20:00

  产生骨质疏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遗传、内分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营养状况、疾病及药物等。营养因素包括钙、磷等矿物质,维生素A、D等维生素以及蛋白质、膳食纤维等,这些营养素的营养状况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钙与骨质疏松

  钙是人体内的重要元素,骨钙约占人体总钙的99%,是骨骼和牙齿的必需矿物质,是维系骨密度的营养基础,因此钙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最为密切。

  骨疏松症的病理机制主要是由于低钙饮食,低维生素D饮食或日照不足、长期卧床,高磷饮食、钙吸收功能障碍等因素,导致钙摄入不足或吸收下降,从而造成血钙水平下降,诱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使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增多,它作用于环磷酸腺苷使其升高,导致来自骨骼的骨动员,破骨细胞活性增强,骨吸收加速,骨钙溶出以维持血清的钙稳定,骨吸收超过骨形成,发生骨丢失,最终导致骨质疏松。

  因此,钙在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而无法替代的,高钙饮食的充分摄取对预防骨质疏松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居民的钙营养状况

  我国居民普遍存在钙营养状况不良的现象。据第四次全国营养调查显示,我国居民全国城乡钙摄入量仅为391mg/d,相当于推荐摄人量的41%。这主要是由于日常膳食钙含量低所造成的。钙在一般食物中含量较低,无乳及其制品的膳食常常不能满足人体需要,而我国传统膳食中奶类及其制品所占的比例很少。此外,由于粮谷类食品的过分精细加工,使大量矿物质、维生素丢失到麸皮、稻糠之中,也是造成钙摄入不足的原因之一。

  钙的摄入量及食物来源

  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制定的中国居民钙适宜摄入量(AI)为:成年人(18~):800 mg/d,     老年人(50~):1000 mg/d;成年人及1岁以上儿童钙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定为2000mg/d。

  奶和奶制品是钙的重要来源;豆类、绿色蔬菜、连骨吃的小鱼小虾、芝麻酱、硬果类也是钙的良好来源;硬水中含有相当数量的钙,也不失为一种钙的来源。而谷物、肉类和禽类则含钙不多。膳食中补充骨粉或蛋壳粉可以改善钙的营养状况。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