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白内障?
1.饮食起居要规律,营养要全面,注意劳逸结合,改掉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如吸烟、酗酒等。这些嗜好可增加晶状体混浊的危险。
2.及时治疗能促使白内障发生的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另外,应避免紫外线对眼睛的强烈和长时间照射。
3.老年人晶状体弹性减退,睫状肌调节能力减弱,不宜过度用眼,阅读和看电视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引起眼睛胀痛,甚至头痛等。
4.要心胸开阔、乐观,保持良好情绪。
5.调整膳食结构。根据白内障的发生机理和代谢特点,白内障病人应注意多吃新鲜蔬果,特别是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如:西红柿、大白菜、胡萝卜、苹果等。另外也应多吃些含碘的食物。研究表明碘类参与晶状体的代谢,可延缓其退行性改变。此外,还应多吃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豆腐、豆浆、豆芽等豆制品。
青光眼:隐蔽的偷光者
眼球胀痛、视物不清、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很可能是急性青光眼的表现。青光眼有急、慢性之分,急性青光眼最常见的是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多在过度劳累、过度用眼、生气、休息不好等诱因下发作。慢性青光眼则更像是“光明的偷盗者”,由于眼压(眼球内部的压力)是逐渐升高,可使患者看东西的范围逐渐缩小直至失明而毫不察觉,因此容易被人忽视。
由于慢性青光眼具有很大的隐蔽性,从发病到导致严重、无法弥补的伤害前,患者可能都感觉不明显。因此沙翔垠强调“早期”,即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老年人每年需要定期做体检以早期发现青光眼,检查内容包括:检测眼压,眼压是判断是否有青光眼的最直接证据,如眼压超过一定范围即高度怀疑青光眼了;眼底检查:主要用眼底镜、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以及视野检查等。
“一旦检测出来青光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则一定要及时追踪,及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