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引起肝脏弥漫性损害。在病理组织学上有广泛的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及再生结节形成,结缔组织增生及纤维隔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成为肝硬化。
临床上早期由于肝脏代偿功能较强,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则有多系统受累,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并常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癌变等严重并发症。
肝硬化的失代偿期有什么表现?失代偿期(一般属Child-Pugh B、C级)
有肝功损害及门脉高压症候群。
(1)全身症状 乏力、消瘦、面色晦暗,尿少、下肢水肿。
(2)消化道症状 食欲减退、腹胀、胃肠功能紊乱甚至吸收不良综合征,肝源性糖尿病,可出现多尿、多食等症状。
(3)出血倾向及贫血 齿龈出血、鼻衄、紫癜、贫血。
(4)内分泌障碍 蜘蛛痣、肝掌、皮肤色素沉着、女性月经失调、男性乳房发育、腮腺肿大。
(5)低蛋白血症 双下肢水肿、尿少、腹腔积液、肝源性胸腔积液。
(6)门脉高压 腹腔积液、胸腔积液、脾大、脾功能亢进、门脉侧支循环建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