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团队做糖尿病健康教育有十几年了,有很多的感想,感悟,在病人的实际操作中也碰到很多例子。糖尿病有五鴐马车:饮食、运动、药物、宣教、血糖监测。但是这五鴐马车,听则容易,做则难。
首先,讲讲饮食,每天吃,谁都会,但怎样吃得营养、健康,却很难,贵在每天坚持,难上加难。记得2011年,我在门诊的一位年轻病人,他告诉我,他每天不吃饭,为什么血糖还降不下来。我听了很纳闷,那你吃什么。他每天吃面条,听别人说只要不吃饭,血糖就会控制。我想我真的失败,我讲的营养知识,还不如道听途说的,我很失落,带着他到我们橱窗摆放的食物模型面前,让他看看模型,摸着它们感受一下,他很惊讶,这些都能吃,不会吧,我把主食米、面,肉和鱼,蔬菜、水果、油和坚果,分类拿出,给他一一讲解哪些主食属于碳水化合物类,主要是什么成分,包括米、面、土豆、地瓜、山药、芋艿等,如何粗细粮搭配等,占人体营养50%-60%,蛋白质包括鱼、肉、鸡、鸭等,如何烹制,尽量吃清蒸,白煮,少吃油炸、煎煮红烧食物,占人体营养15%-20%。脂肪包括油、坚果等,每天不超过20g,占人体营养20%-30%。如何挑选蔬菜、水果,蔬菜尽量挑大叶绿叶蔬菜,豆腐吃水豆腐,水果吃能量较低的,这样饱服感强,不感觉饥饿。如何分配餐次,我主张保证总能量不变的情况下,吃6餐,每三餐主食分别扣除50g,放在两餐之间及睡前,可以吃水果、饼干之类的小零食,这样即保证营养不会缺乏,也避免了低血糖的发生。病人连连点头,以后听你说的做,几个月后,病人感觉很舒适,整个人精神饱满,血糖控制稳定。
运动,现在的都市人越来越重视,特别是老年人,如广场舞、各种各样操、跑步、游泳等到处可见。今年1月份,门诊一位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四十几岁,体重85kg,超重,糖尿病8年,开始使用胰岛素,增加到70单位,效果不明显,分析原因,他平时爱好游泳,最近因为面瘫未游泳,3个月后,游泳2周,胰岛素的敏感性加强,血糖明显下降。那么我们糖尿病病人如何运动呢?首先,挑一双适合自己的运动鞋,底要防滑,棉纱袜子,袜子口不可太紧。再次选择有氧的运动方式如慢跑、快走、广场舞、游泳等,尽量选择容易接受的方式,场地最好在家附近,和你的家人、朋友一起运动,消除孤独感,增加持久性,相互也有照应。最好每周运动时间3-4次,每次30-60分钟。以微微汗出即可。运动在餐后1小时开始,不可空腹运动,增加低血糖的风险。
药物是糖尿病病人不可替代的,但每一种药物的服用方法,副作用,低血糖反应,有的病人掌握困难,如阿卡波糖在第一口饭后吃,此药肠蠕动加快,排气多。有的病人甚至不愿意吃西药,只吃中药汤剂。中药汤剂在缓解糖尿病症状方面起一定的作用,但是在控制血糖方面没有疗效。关于注射胰岛素,病人接受程度低,认为使用胰岛素是疾病进入最严重阶段。特别是初发的新病人更难以接受。去年,病房收治了一位年轻人,三十五岁,空腹血糖13.4mmol/L,餐后2h血糖26.8 mmol/L,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给他按了胰岛素泵,动态血糖仪,责任护士每天给他做健康教育宣传,给了糖尿病知识小册子,讲解糖尿病运动、饮食、药物、监测等等,到第五天撤除泵和动态血糖仪,改用胰岛素笔,第八天病人血糖恢复正常,病人已正确使用胰岛素笔,出院回家。4个月后,他在门诊复诊中,我们问他是否改用口服药,他说:“不用,我了解胰岛素对人几乎没有副作用,不影响肝、肾功能,我乐意接受。”现在使用胰岛素的病人明显增加,在门诊有时候不用我们讲,老病人自己介绍,病人更易于接受。注射胰岛素失败的原因?外在原因(笔的原因)①针头断裂和扭曲,出现在装针头时内针头断裂或者扭曲,注射胰岛素不畅。②笔芯自动回弹,注射时检查笔芯。③漏液,笔调节过多或压力过大,推注速度过快,停留时间短。病人原因①注射部位有硬块。②病人未按医嘱剂量调节。
如何使用胰岛素笔注射?①可选择部位腹部-大腿外侧-臀部-手臂。②每个部位半个月轮转,注射的部位每天晚上可用温热毛巾湿敷15分钟。③注射针头有5mm,6mm8mm等不同规格,注射时可捏起腹部注射部位垂直注射,大腿和手臂6mm以上的针头,注射角度为45度。
④注射部位消毒待干后开始注射,注射后不可立即拔出针头,停留1分钟,拔出针头后无出血用消毒干棉签擦拭即可,不可长时间按压,有出血可用消毒干棉签按压片刻。⑤注射时应避开硬结,以免影响吸收。⑥硬结重在预防,如果发生硬结可用发芽土豆,切成薄片(3mm)敷于硬结处,用胶布或绷带绑住,每天更换一次,如硬结有红肿热痛的感觉,可用中药金黄膏、消炎痛膏外敷,每二天更换一次。
血糖监测必不可少,有的病人刚刚发病测得很勤,过几个月就越来越少,有的甚至半年不测血糖,2012年在门诊150名参加健康宣教患者中了解,每周监测血糖者在10%,每月监测血糖者在20%,每三月监测血糖者不到50%,为什么呢?分析原因①初发疾病,病人及家属比较重视。②随着疾病基本稳定,不够重视。③经常跑医院非常麻烦。④自备血糖仪患者,没有小包装测试纸,感觉试纸易受潮或浪费,机器没有调试,测量结果不准确。⑤自身感觉没有任何症状及不适感觉,不需要监测。我们的措施①糖尿病小组成员讨论提出各种方案。②规范医生诊疗,病人到门诊开药或就诊,每月都要有空腹及餐后血糖,每三月或半年要有糖化血红蛋白,每年有常规生化检查。③让患者的自备血糖仪与医院血糖仪监测比较,二者相差的数据,让病人放心。④发放医院自制糖尿病患者随访手册。⑤每年安排健康宣教课7次,免费为病人测量血糖和血压,每次安排1小时课。现在在门诊250名宣教者中血糖监测达90%以上。
低血糖是糖尿病中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大都数的病人都有发生,对病情而言,并不是坏事,这也说明他的血糖是可以控制下来的。对病人而言血糖过低是致命的。那如何预防低血糖呢?①我主张保证总能量不变的情况下,吃6餐,每三餐主食分别扣除50g(一两),放在两餐之间及睡前,可以吃水果、饼干之类的小零食,这样即保证营养不会缺乏,也避免了低血糖的发生。②不可空腹运动,在外出及运动时带好糖果及小点心。③掌握各种药物的使用说明,饭前、饭中、饭后服用。④如各种疾病及做各种检查,不能按时就餐,请不要服用降糖药与注射胰岛素。⑤发生低血糖后,立即服用糖水、糖果、巧克力等(是我们普通人吃的食物,而不是糖尿病专用食品)。⑥随身携带糖尿病急救卡。
健康宣教在糖尿病疾病中内容很多,不可一并讲解,我认为刚住院新病人及家属一起听讲,第一天讲解内容不可太多,病人不容易接受,又难以消化。可讲低血糖的症状,如何处理,药物如何服用,以后每天安排30分钟时间,讲解饮食、运动、监测等等,发放的糖尿病图文并茂小册子增加病人阅读的趣味性又容易记,重要的知识反复讲解,直到病人完全掌握。门诊病人最好让家属一起参与,刚开始也是挑重点讲,低血糖的症状及处理,药物服用方法,如何饮食、运动等,发放糖尿病整套手册,回家自己阅读,或让家属阅读并讲解,有不理解的地方,下次复诊时在提问,也可以电话咨询专科护士等,以后参加我们医院二月一次健康教育课,可让病人之间相互交流,这样病人就可以获得完整、系统的知识培训。医院每年对全院护士进行糖尿病知识培训,也外派医生、护士进行糖尿病专科知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