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误区你错了多少年

448浏览
2015-12-03 15:05:40

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治愈糖尿病的方法。日前,羊城晚报记者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糖尿病讲堂上,专家提醒,一旦确诊为糖尿病人,就要准备与糖尿病打一场持久战,必须从日常生活细节注意,别太自以为是。

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吃糖

  确诊为糖尿病很多病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这辈子再也不能吃甜食了”。这是错误的理解。糖尿病的祸端并不是吃糖多,而是由于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抵抗导致的慢性高血糖状态。

  首先,应该明确甜食和糖是什么关系。所谓“甜食”,是指含有大量蔗糖、葡萄糖的食品,比如葡萄糖水、红糖水、糖果、雪糕、巧克力、冰淇淋、月饼等,因为其中含较多的简单糖,这些食物的糖分会很快被人体吸收,导致血糖快速上升并持续一段时间,应尽量避免进食。而我们平时吃的粮食和米饭、面条、馒头、豆类、薯类及芋头、山药等,都是淀粉类食物,属于多糖,吃到体内经过消化最终变成葡萄糖。因这些食物进到胃肠道逐渐被消化吸收,并且大多含有膳食纤维,进食后血糖升高相对较慢。

  不同的甜食所含的糖分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计算所含热量。比如吃一两片西瓜和吃一两颗葡萄,多数人选择吃葡萄(个头小),其实西瓜只是水分多糖分却比葡萄少。在血糖稳定的情况下,可以适量进食水果或使用代糖的甜食。日常建议老人随身带糖以防低血糖的发生。

 

只要吃药就不用管住嘴

糖尿病的治疗措施包括“五架马车”,即教育、饮食、运动、药物和病情监测。

饮食和运动是糖尿病治疗的两大基石。但临床上发现,不少糖友只看重药物,饮食上却从不忌口,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合理的饮食不仅能够为我们提供均衡的营养,还能避免血糖的忽高忽低给身体带来的危害。

一天的食谱要尽量包括四大类食物:粮谷类、蔬菜水果类、瘦肉类和奶豆类。在各类食物中选择不同的食物使饮食丰富。按时按量规律地进餐。一方面有助于内分泌和代谢的稳定,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药效发挥,同时也有助于药物治疗方案有效的调整。少食多餐,合理分配。每天至少早、午和晚三餐,可根据情况适当加一两小餐,少食多餐可以保证全日血糖相对平稳,有利于避免造成明显高血糖,避免热能聚积转化成脂肪。

总之,糖友们既要“管住嘴”还要“迈开腿”,不能只想着用药物控制血糖。运动时,运动强度要以身体微微出汗,呼吸加快但不急促,运动后的心率加年龄接近170为好。但如果近期血糖不稳定的话,建议找医生沟通咨询是否适宜运动。

 

控食降糖 却忘了防低血糖

  也有另外一种比较极端的情况,有些糖友,怕吃多了血糖高,什么都不敢吃,结果饮食摄入量不足,或未能按时进餐、运动量增加但未及时调整饮食或空腹运动时,都可能出现低血糖反应。当糖友血糖低于3.9mmol/L,我们就叫它为低血糖。

  一般来说,高血糖对眼睛、肾脏等器官的危害要经过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会出现,然而低血糖对人的伤害是以分钟计算的,严重的低血糖或低血糖昏迷若不及时抢救,延误6小时以上会造成患者大脑严重损伤,甚至死亡。常见引发低血糖反应的原因还包括胰岛素使用过量、胰岛素注射时间错误、滥用口服降糖药等。通常低血糖反应的症状出现得非常快,不同个体的表现也有差异,但总的说来大致有以下情况:头晕、心慌、手抖、过度饥饿感、出汗、面色苍白、疲倦等。严重的还会昏迷。

  所以,糖尿病患者应确保每餐摄入足量的复合型碳水化合物(各类主食),严格按时进餐。如果因某些特殊情况(如在旅游途中)使进餐时间延迟,身边常备一些含糖食品;如果活动量较平时增大,在活动前要比平时多吃些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并要随身携带糖果、饼干等食物,一旦有低血糖症状,可立即进食,有助于症状较快缓解。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