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否有人种、地域、年龄等差异?

444浏览
2015-10-10 09:47:13

胃癌已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消化系统肿瘤之首。相比欧美人,中国人的胃受伤几率更高,更易被胃癌盯上。但胃癌是可防可治的,只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治愈率可达90%。近日,本期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沈琳教授在《生命时报》上撰文,指出了有关胃癌的9个问题,让以下是文章全文。

1.胃癌是否有人种、地域、年龄等差异?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癌症报告2014》显示,中国新增胃癌病例为40.5万人,占世界新增病例的42.5%。事实上,胃癌的人种、地域差异较明显。东亚地区是胃癌高发区,中国、日本、韩国3个国家的胃癌总人数约占全球的70%左右。这与该地区的人种遗传性,饮食中烧烤、腌制类食物吃得较多,吸烟率高等因素有关。

具体到大陆地区,胃癌也更“青睐”偏好高盐饮食的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或相对贫困地区的人群,如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甘肃、内蒙、东北三省等地。从年龄上看,胃癌的平均发病年龄为五十八九岁,但患者从几岁到90多岁都有。我碰到的最小患者年仅9岁,具体病因不详。近10年,我国的胃癌发病率处于总体平稳、略有上升的状态。需要注意的是,年轻人发病率增速较快,高于全国水平,且绝大多数属于弥漫型胃癌,治疗难度相对较大。

2.胃癌有癌前病变吗?主要症状有哪些?

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残胃是患胃癌的高危因素。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水平、多阶段的发展过程。早期的胃癌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症状,或者只有上腹部不适、不典型的上腹部疼痛、食欲减退、饱胀、嗳气,少数可能会有黑便或呕血。而一旦症状较明显,往往说明胃癌已进入中晚期,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逐渐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浮肿,可出现持续性上腹痛,有呕血及黑便等。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