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成视力“杀手” 近视眼呈低龄化

452浏览
2015-11-19 16:47:52

现象生活习惯不好眼病越来越多

小许在中心市区某报社当编辑,每天都要面对电脑六七个小时。下班后,他又是典型的“手机控”,路上不时要拿出手机刷刷微信看看新闻,到家了还要玩玩游戏。不久前,他发觉自己的眼睛布满血丝、视力模糊、干涩发痒,甚至还有刺痛感。到了医院才知道,自己用眼过度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像小许这样眼睛有问题的市民还真不少。据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眼科副主任医师胡建民介绍,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眼病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高度近视、青光眼、老年性白内障、老年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等。

胡建民介绍,眼病与遗传有关,但是用眼习惯、生活习惯也是重要的因素。如青光眼主要是由于患者眼内压升高引起的一种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主要是由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激素及细胞代谢异常,引起眼组织、神经及血管微循环改变,造成眼的营养和视功能的损坏;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主要是由于高血压引起的眼部血管以及视乳头的改变。

原因过多使用电子产品近视人群呈低龄化

“看不到,看不清……”昨日上午,在泉州眼科医院,记者遇到了来验光配镜的王女士母子。最近,王女士突然发现,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在看电视时眼睛会眯起来,就带着他来医院检查。结果让她大吃一惊,儿子的近视度数竟然有200多度了。

“目前我市儿童、青少年近视出现前提趋势,部分孩子在幼儿园就发现近视。”泉州眼科医院小儿眼科主任医师金丽文接受采访时表示,特别是每年假期过后,因视力下降前来就诊的孩子明显增多。

记者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学校卫生科提供的一份数据上看到,2013学年度市直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78.4%,2012学年度为76.32%。另据精益眼镜东街店店长介绍,到他们店配眼镜的人中,20岁到40岁的市民大概占80%左右;学生约占10%,主要集中在七八岁和十二三岁这两个年龄段;老年人占10%左右。

金丽文认为,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之所以会逐年增多,与孩子过多接触和使用手机、ipad、电脑等电子产品有关系。儿童玩手机或者ipad时,由于电子屏幕不断闪烁变化,眼睛的睫状肌必须频繁运动。而人是通过视网膜成像来感知光线的,长时间强光的刺激和过度用眼对于尚未发育完全的儿童眼球伤害极大。

“此外,现在孩子近视率高也与孩子学业负担重,户外运动时间少有关。”金丽文表示,许多孩子除了日常的学习,还得参加各种培训班、兴趣班,近距离用眼的时间过长,又没有养成好的用眼习惯,自然容易近视。

提醒注意用眼环境做好日常保健

那么,如何科学用眼呢?泉州市眼科医院眼科中心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吴松一介绍,市民应控制玩电子产品的时间,年龄较小的孩子尽量不要接触ipad之类的电子产品,大一些的孩子则要限定时间,每次20分钟-30分钟,每天累计不超过1小时。

市民可选择能够倾斜或旋转并具有对比度和明亮度调节功能的电脑显示器,电脑屏幕顶端高度要略低于眼睛的视平线,电脑屏幕中心应在眼睛视线下方约20度的地方,屏幕和眼睛距离60厘米。使用时将屏幕亮度调节到感觉较舒适的程度,工作时可经常眨眼睛,以增加泪水分泌,达到滋润眼睛功效。凝望电脑屏幕每隔1小时应休息10分钟-15分钟,或看5米以外的东西让眼睛得到休息,或做眼保健操,把双手搓热放置眼球上活血,或使用抗疲劳的眼药水。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