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并不等于老年痴呆症

519浏览
2015-11-13 16:56:56

帕金森与老年痴呆症

“帕金森病?就是老年痴呆症的学名吧。”对这种在老龄人群中发病率越来越高的疾病,很多人常常存在着这样的误解,甚至把它当成衰老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我国的帕金森病患者已超过200万人,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得病后出现抑郁、焦虑等症状,甚至性格大变。”今天是世界帕金森病日,脑科专家一语道出了该病的严重性。其实,帕金森病离我们并不遥远,巴金在晚年就曾饱受它的折磨。

症状·自检

由于帕金森病患者在患病早期会出现一些十分典型的症状,所以老人的家属可以通过下面的检验方法来判断老人是否已经被这种病悄悄侵袭。

问题虽都在“头脑”帕金森非老年痴呆

“由于帕金森病患者在晚期会出现痴呆等表现,所以很多人误把它和老年痴呆症混为一谈。实际上,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虽然问题都出在“头脑”中,但帕金森病是由脑部“黑质”的递质多巴胺神经细胞病变造成,而老年痴呆症则是脑部颞叶海马病变引起的。另外,老年痴呆症的问题常常出在智力、定向力、计算力、记忆力的缺陷上,冒出“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住在哪儿?”等问题,而帕金森患者一般只表现出动作与话语上的迟缓。

已成老年人常见病患者已超过200万

既然不是常见的老年痴呆症,那么帕金森病是不是离我们很遥远?据中国脑病康复网特效药专家组介绍,帕金森病已是老年人群中的一种常见病。近年来对北京、西安、广州、济南等大城市的流行病群调查结果显示,在55-65岁的老人中,帕金森病的发病率为1%左右,而65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则为2.1%左右。目前,我国的帕金森病患者人数已经超过了200万。

在我们所熟悉的名人中,巴金在晚年就曾饱受帕金森病的折磨。

性格大变怕见人心理病变最难缠

帕金森病虽不是一种致命的疾病,但由于患者的病情一般会逐渐加重,十分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例如肺炎、褥疮、尿路感染等,致残率比较高,不但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也给家人带来了不小的负担。

另外,帕金森病不仅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也很容易引发心理疾病。有相当一部分老人在得病后常常不愿意外出及工作,怕见熟人,更不愿参加社会活动,临床上出现抑郁、焦虑以致性格大变的症状,甚至可以说和以前判若两人。

由于帕金森病的确切发病原因至今不明,所以目前尚没有有效的预防方法。并且,由于帕金森病是慢性病,是脑细胞的功能性病变,没有明显的结构性变化,加之前期症状进展缓慢,且不易觉察(譬如10%左右的老年人会有良性震颤,而大部分老年人动作迟缓),所以,对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有点困难。

纯药物治疗“开关”效应很显著

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药物开始广泛应用于帕金森病治疗,其主要成分为左旋多巴,它能通过血液转化为多巴胺,对早期患者效果显著。上世纪90年代后,临床发现长期用药疗效会减退,需加大剂量,还会产生一系列副作用。在所有副作用中,“开关”效应是最大的,病人服药后病情好转,药劲一过马上不行,好像被开关操控,来去皆快。另外,异动症也不容忽视,当药物吸收达到峰值时,患者会出现全身乱舞、类似舞蹈症的症状。最后,当药物快过劲时,患者出现的类似上瘾的浑身僵硬、疼痛等“剂末现象”也很严重。  帕金森病“三大纪律”

■饮食

1.多吃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以便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麦麸是不降解纤维素的最好来源,建议每日最少摄取20-25克纤维素。另外,还可适量服用胃动力药,如吗丁啉等。

2.帕金森病患者出汗多,应注意补充水分。

3.鱼、肉、奶、鸡蛋等高蛋白食物会严重影响药物吸收,但又含有不可或缺的营养,不能不吃。建议用豆奶代替牛奶。如吃鸡蛋、肉类等食物,要在30-60分钟之后再服药。

4.让病人经常咽下唾液以训练吞咽反射,防止功能减退。另外,要小口咬食物,每一口食物要咽两次,咽食物、水时不要扬起下巴。

5.老年人从食物中吸收、利用维生素及矿物质的机能已下降,适当补充会有帮助,但不能同时服用利尿剂。如果存在出血倾向,不应服用维生素E。

■锻炼

尽可能多地保持活动,如散步、看电视、打牌、下棋等,行动不便时可利用一些辅助设施,如四条腿的环形支架等。可以在地上画黑白格或横线,按格或按线走。家属应有意识地提醒患者,强化其协调能力。患者穿的衣服最好没有扣或是使用方便的粘扣,并穿不系鞋带的鞋子。

■治疗

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提倡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达到并维持最佳有效剂量。有些降压药如降压零号中的某些成分会导致帕金森病病情加重,如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应遵医嘱更换其他降压药。

伴发心脏病、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疾病的帕金森病患者如需手术治疗,需先进行内科药物治疗,待病情稳定后才能施行手术。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