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维生素K的缺乏
日常生活中我们又把维生素K做叫“凝血维生素”,通过维生素K的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维生素k的功能可以促进血液凝固。所以,人体中如果缺乏维生素K,肝脏中所能够产生的凝血酶原就会减少,人体的血液当中几种有助于凝血的因子的含量就会降低,从而导致出血后人体的血液凝固机制出现障碍。比较轻的人凝血时间延长,而严重的人可能会有显著出血情况,例如皮下可出现紫癜或瘀斑,鼻衄,齿龈出血,创伤后流血不止等情况。有时还会出现肾脏及胃肠道出血。特别是新生婴儿可因血流不止而身亡。
维生素K的存在也比较广泛,它大多存在于食物中,而且维生素K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维生素,因为他可以通过肠道细菌合成。正因为如此,所以单纯只因为饮食当中供应不足的人非常少见,但是,如查存在下述情况的话,可能会发生继发性缺乏:
1.黄疸,尤其是阻塞性黄疸时,因肠腔内缺乏胆汁,影响了脂肪和维生素K的吸收。
2.肝脏病,如肝癌、肝硬化及其他肝功能损害,这此因素可以导致维生素K没有办法充分发挥作用,最终导致合成凝血酶原的能力降低。
3.消化功能障碍,比如慢性肠炎、痢疾、脂肪痢等疾病,结肠黏膜吸收功能减退。
4.长期服用磺胺等药物和广谱抗生素,这些广谱抗生素抑制了肠道细菌的生长,影响维生素K的生物合成。
5.新生儿维生素K缺乏的发生率较高,那是因为新生儿肠道细菌尚未充分生长,不能合成维生素K,血中凝血酶原迅速降低,而母乳及牛奶中维生素K含量又低。据测定,新生儿肝脏中维生素K1的贮存量很少,只有儿童的五分之一。如果母亲在妊娠期间使用过镇静剂、抗凝剂、利福平、异烟肼等,或酗酒,这些因素都可以影响母亲血液中维生素K的含量,使其新生儿出生时体内的维生素K比其他新生儿更低。
半岁以内的新生儿与小婴儿缺乏维生素K时更为危险,会发生吐血、便血、皮肤出血,严重的还可发生颅内出血、肺出血等。此病一旦发生,来势较为凶猛,预后也不良,尤其是脑室和脑实质内出血者,病残和病死率都较高。研究发现,患儿当缺乏维生素K引起出血时,有63%~100%的病例以颅内出血为首发症状,出现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最初表现为躁动不安,继而高声哭叫,双眼凝视或上翻,肢体出现各种形式的抽搐,继而频繁呕吐,前囟饱满,呼吸不规则,最后导致意识障碍以至昏迷。有些患儿可出现皮肤紫癜或其他部位出血、轻度黄疽、肝脏肿大。发病初期不发热,随病情发展,可出现中枢性发热,严重者可出现多汗、脉弱、四肢发凉、皮肤苍白、休克等症状。
二、维生素K的过量
人体对维生素K的使用很有限,因而所产生的过多症也更为罕见。国外有报道,当用维生素K预防新生儿颅内出血过量时,会产生溶血性贫血。过多补充维生素K,孕妇也可产生溶血性贫血,且其新生儿会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甚至核黄疽。有特异性体质的老人,过量服人维生素K后,可诱发溶血性贫血、过敏性皮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