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片是否能代替蔬菜?

467浏览
2015-08-06 05:06:00

  相关现状

  不知何时,办公室里出现了一群“现代神仙”:午餐时间已到,他们却不慌不忙,取出一瓶又一瓶的药片,什么复合维生素B、钙片、鱼油、螺旋藻向口中一塞,再舀出两勺蛋白粉,喝几口维生素C泡腾片冲出来的酸甜液体,就结束了本该食量最大的一餐。

  若是你问他们:不吃菜能行么?他们就会从眼角中投来鄙夷不屑的目光:没看我吃维生素了么?言下之意是,我这么高档的东西,你那一两元一斤的蔬菜怎能相提并论?可惜啊,他们自以为仙气十足,却不知大自然赋予的种种奇妙好处,岂是那点人类提取的“保健品”所能完全替代的?

  根据我国营养调查的结果,中国人最容易缺乏的营养素是以下三种:维生素A、维生素B2和钙。此外,如果饮食安排不当,维生素C和维生素B1也容易缺乏。

  维生素缺乏的症状

  1. 维生素A缺乏的症状

  维生素A缺乏是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世界四大营养缺乏病之一,婴幼儿和儿童发生率远高于成人,会引起的以眼、皮肤改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如眼睛干燥、怕光、晚上看不清东西,从亮处进入暗处很长时间不能适应;皮肤干燥,毛囊角化等,还可出现食欲降低、抵抗力低易感染、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味觉、听觉减弱等症状。

  2. 维生素B2缺乏的症状

  维生素B2缺乏的症状人们都不陌生,包括生长障碍和一系列的皮肤损害,主要表现在唇、舌、口腔粘膜和会阴处皮肤,如疲倦、乏力、嘴角开裂疼痛、嘴唇肿痛、舌头发炎;眼睛充满血丝、畏光,出现瘙痒、烧灼感,继而出现口腔和阴囊病变,还可伴有神经障碍等。

  3. 维生素C缺乏的症状

  维生素C缺乏的最早症状是轻度疲劳、无其它伴随症状,严重缺乏可引起坏血病,出现瘀斑、疲劳、牙龈出血和压痛、角化过度等症状。

  4. 维生素B1缺乏的症状

  维生素B1缺乏,主要影响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使人倦怠无力,情绪沮丧,下肢麻木,甚至患“脚气病”。

  许多人被这些“疾病”折磨,不错,这些症状都可以用服用维生素片的方式来预防和治疗,但却不是长久之计,实际上,只需合理膳食就可以避免许多痛苦,过更加健康而有活力的生活。

  维生素片不能代替蔬菜

  1.蔬菜是成分复杂的天然食物,维生素片无法全部代替

  蔬菜是成分复杂的天然食物,含有上百种甚至更多的成分,不但含有维生素,还含有矿物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等非维生素类营养成分,营养更全面;而且各种成分之间具有微妙的平衡,相互配合、相互保护,甚至有些物质的功效人类至今还没有研究清楚。

  复合维生素片是多种维生素的混合制剂,它可以提供维生素C、胡萝卜素、维生素B2、叶酸,但不能提供蔬菜中的钾、镁等常量元素,也不能提供黄酮类、多酚类、有机酸和各种特殊的保健活性物质,至于那些人类还不了解的蔬菜中的微量成分,则更不可能提供。

  2.维生素片的保健效果有限

  研究证明,人工生产的维生素药品与食物中的维生素虽然在结构上相同,摄入后的效果却差异很大。例如,一些大规模的试验中发现,多摄入蔬菜的人癌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少吃蔬菜的人,但是吃胡萝卜素药丸或维生素E胶囊的人却不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这是由于蔬菜中的各种营养素之间具有良好的平衡,而且含有许多因子能够“帮助”营养素发挥最佳的作用,如果单一地大量吃维生素片,而没有其它天然成分的配合和保护,维生素的作用就不能充分发挥,比如,维生素C如果没有黄酮类的帮助,就不能充分地发挥抗氧化和强健血管的作用;甚至可能因为没有其它因子的保护而导致副作用。

  3.维生素片选择不当会危害健康

  普通人并不清楚自己的身体究竟缺乏什么营养素,所以也不一定能够找到合适的药片来预防营养缺乏病;有时候,所吃药片种类不合适,数量不当,甚至可能造成危害。例如,维生素A和维生素D在服用过量时都会造成中毒。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虽然不会使人中毒,却不能在体内保存,如果吃得太多就会从尿中排出,白白浪费。如果从普通食品中获得维生素,几乎不可能发生中毒的问题,也不会造成过多的浪费。

  4.过分依赖维生素片更容易发生缺乏症

  过分依赖维生素片还会带来另一个麻烦,那就是人体习惯于大剂量维生素供应之后,对食物中维生素的吸收能力反而可能下降,维生素的排出量却很高。这就好比生活在富裕家庭中的孩子不知节俭一样。一旦停止吃维生素片,经常服用维生素药品的人比普通人更容易发生缺乏症。

  正确做法

  维持健康的最好办法仍然是从膳食中获得充分而全面的营养物质,用维生素片来代替蔬菜是非常不明智的。只要有一点时间,就赶紧给自己烹调一盘绿叶蔬菜吧!

  但若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维生素摄入不足、消耗过多,或者是因各种原因暂时难以获得合理膳食,甚至已经发生营养缺乏病的时候,如消化系统疾病、消耗性疾病、加班赶工、出差旅游、体育竞赛时,则应适量补充维生素制剂以弥补不足,调节生理功能,有一定的保健或治疗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补充维生素应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进行,最好不要自作主张。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