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与登革热均为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但病毒类型、症状表现及并发症存在差异。
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仅有一个血清型,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关节痛及皮疹,关节疼痛多集中于小关节(如手指、腕、踝),可持续数周甚至数月,但出血倾向较轻。登革热则由登革病毒四型引发,常见症状为持续发热、头痛、肌肉痛,且更易出现全身性出血、血小板减少,严重时可能导致休克或死亡。两者潜伏期接近(3-7天与5-9天),但基孔肯雅热的发热期较短,关节痛更为显著。
治疗与预防需针对性处理。基孔肯雅热无特效药,以退热、止痛为主,而登革热需严格避免使用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以防加重出血风险。两者均通过伊蚊叮咬传播,防控重点在于清除积水、防蚊灭蚊。若出现高热、关节痛或皮疹,需结合流行病学史及时就医,通过实验室检测(如病毒核酸检测)明确诊断。日常防护中,穿长袖衣物、使用驱蚊剂及安装纱窗纱门是降低感染风险的关键措施。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