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视力低下者可以进行低视力康复

451浏览
2015-12-02 09:34:47

眼睛是人类感观中最重要的器官,大脑中有80%以上的信息知识和记忆都是通过视觉功能获取的,眼睛的正常视功能是我们获取大部分信息的基础。视力低下的人不仅无法正常工作、学习,严重者甚至无法正常生活,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的负担。2009年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盲及视力低下的新标准,以日常生活远视力为标准将视力低下分为轻中重三级,双眼中好眼的日常生活远视力低于正常但在0.3及以上者为轻度,低于0.1者为重度,低于0.05者为盲。这个新标准扩大了视力低下需要帮助的人群范畴,更加注重日常生活视力的作用。如何改善视力低下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能正常生活、工作,视力残疾儿童能正常上课学习,这就需要进行低视力康复。

  2010年WHO估计全球有2.85亿视力低下者,其中3900万为盲人,包括盲在内的80%的视力低下者是可以避免的,并指出如不采取积极措施,至2020年全球盲及视力低下者将翻一番。据估计,在我国每分钟就会出现一个盲人和3个视力低下患者。目前,我国约有4亿近视患者,其中青少年所占比例高达2/3,且仍在增长,在青少年人群中,近视率已经呈现出“越高龄越普遍,越低龄增速越快”的“两头尖”格局。而在这4亿近视患者中,高度近视患者所占的比例已达到约30%,并且仍呈逐步上扬的趋势,中国已成为高度近视的重灾区。相当多的高度近视患者由于眼镜验配困难及眼镜片超厚等原因,视觉功能处于长期欠矫状态。高度近视可以引起视网膜脱离、黄斑变性、青光眼、白内障等并发症,进而导致视力残疾。在我国,高度近视引起的视力低下是视力残疾最常见原因之一。根据我们对低视力门诊患者的统计分析,高度近视引起的视力残疾占视力残疾患者的15%,是成年人视力残疾最常见的原因。因此,高度近视不仅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更是一个关系身心健康的社会问题。

  防治高度近视引起的视力低下首先是预防高度近视的发生,重视青少年近视防治是关键。对在校学生应加强用眼卫生的健康教育,减少高度近视的发生。对于那些因高度近视导致视力低下,且无法通过配戴眼镜或手术矫正而改善者则需要借助低视力康复帮助。

  低视力康复是指向低视力患者提供合适的助视器,并通过适当的训练,使其能熟练掌握助视器的使用,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其残存的有用视力,看到原来看不到或看不清的东西,提高其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生活质量。目前,提供给低视力患者使用的助视器主要包括三类:光学助视器、电子助视器和非光学辅助设备。对于轻、中度视力低下的患者,光学助视器常可有效。但对于重度视力低下的患者,只能借助电子助视器来改善。电子助视器是一种高科技电子设备,是将阅读的文件、图片、观察的物体等通过摄像镜头,将影像传送到显示器上供使用者看。可以根据使用者视力受损程度和需要来调整影像的大小、对比度、明暗度和色彩等,达到最佳使用效果。便携式电子助视器可随身携带,使用方便。电子助视器的应用给重度视力低下患者带来了改善生活并重新走上社会的希望。

  我国高度近视患者众多,预防高度近视,为高度近视导致的视力低下患者提供低视力康复帮助,使其能独立生活、学习及工作,对于患者本人、家庭和社会意义十分重大。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广告 X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