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感冒了,妈妈怎么办

460浏览
2015-09-14 16:37:13

一、宝宝感冒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感冒可以是一个综合的表现,好多疾病最初的症状也跟感冒一样,比如手足口病早期也是流鼻涕、发烧,后期才会逐渐出现全身症状,比如皮疹等。春天马上要来了,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又叫“流脑”)、麻疹、流感、腮腺炎、水痘、猩红热等病症的早期都和感冒类似,但是随着病情的发展就会显现出来不是上呼吸道感染了,当病灶从上呼吸道开始发展,有可能导致支气管炎、肺炎;还有一些肠道感染,比如轮状病毒开始也是流鼻涕、咳嗽,随后才会出现腹痛等症状;前段时间流行的诺如病毒也是如此。

二、哪些症状是吃药、就医的标准

宝宝感冒后家长都会有所纠结:“要不要给宝宝立即吃药呢?”“是在家自行处理还是立即去医院呢?”孩子感冒、咳嗽、发烧了,如果体温不高,家长还能忍;一旦体温超过38.5度或者更高,家长就心里没谱了。我非常理解孩子生病后家长焦虑的心情,因为家长并不是医生,判断起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那我们就给家长提一些建议,请家长综合参考。

1.何时使用退烧药

希望家长平常能够了解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平时孩子是什么样的,家长一定要注意观察,综合看宝宝的情况。宝宝感冒后应该密切监测宝宝的身体变化和精神状况,孩子从来不装病,难受就是难受,比如不爱吃饭、精神不好、老想睡觉,所谓“打蔫儿”。如果孩子精神烦躁:爱哭闹、睡不稳,这时要着重观察体温的动态变化,40分钟到1小时量一次体温:

如果温度上升很快,超过了38.5度、没有高热惊厥史的时候就要开始用退烧药了;

如果有高热惊厥史,38度就可以给孩子服用退烧药了。

如果您觉得孩子精神很好,虽然体温已经38.5度了,那么您给他勤喝水、物理降温(洗温水澡、用温热毛巾擦拭身体),如果体温能够缓慢下降,即使温度超过38.5度也可以先不用退烧药,继续观察。

2.何时需要立即去医院

家长需要注意孩子蛛丝马迹的变化、和以往不同的地方,不要机械地理解38.5度这个临界值。

有的时候虽然体温只有38.5度,但是孩子精神不好,嗜睡,甚至于家长感觉到孩子意识不是特别清楚了,如果孩子囟门还没有闭,囟门稍稍有点凸起,应该尽快上医院,除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如果孩子发烧到38.5度,呕吐、腹泻特别明显,短时间内呕吐大量胃内容物,伴有多次量大的腹泻,为防止宝宝出现脱水情况,也应该尽快到医院进一步诊断治疗。

在麻疹流行的季节,家长要特别注意在孩子发烧、流鼻涕、咳嗽的同时有没有眼结膜发红、耳口皮肤出皮疹等情况,如果有以上情况也应尽快到医院。

三、如果需要用药,怎样用药才安全

首先要遵医嘱,注意用药的剂量和疗程;

第二,用药时要仔细阅读说明书;

第三,不自行给宝宝买药吃。感冒药不建议自己买,如果家中有上次宝宝吃剩下的药,家长也不能自行安排使用。

如果是给孩子服用退热剂,建议家中备用两种退烧药:美林和泰诺林。宝宝发烧超过38.5度或者更高时服用美林,此后三四个小时体温又升高了,可以考虑换用另外一种退烧药。因为不同的退热药代谢途径不同,可以减少副作用的产生。

四、除了吃药,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缓解宝宝的感冒症状

如果宝宝得了感冒,90%以上均为病毒感染,可以说为自限性疾病。病毒性感冒多半于5~7天后自行好转。为减轻宝宝的感冒症状:

第一我们要让宝宝心情舒畅,给宝宝一定的安慰;

第二,让宝宝多休息,可以在床上玩耍;

第三,多喝水、勤喝水,直至宝宝的尿液清亮、淡黄、无重度尿味为止;

第四,饮食尽量清淡少油腻,如奶制品、各种粥类、烂面等,根据宝宝年龄而定,少食多餐。

五、常听人说,孩子生一次病,抵抗力会上一个台阶,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每次宝宝生病,大部分是由某种病毒引起,这种病毒进入身体后,身体就会产生针对这种病毒的抗体,这样宝宝身体中就保留了这种抗体。一段时间后,宝宝又患了一次感冒,又是由另外一种病毒引起的,身体同样会产生对另外一种病毒的抗体,这样宝宝体内就已经保存了针对两种以上病毒的抗体,如果第三次生病的病源是第一种或者第二种病毒引起,宝宝身体里已经有了针对这两种病毒的抗体,因此他的抵抗力就将这次的病毒予以消灭了。

六、在流感高发的冬季,如何增强宝宝的抵抗力

第一,疫苗是最有效的,建议宝宝按时接种疫苗,疫苗是预防疾病最有利的方法之一;

第二,均衡全面的营养。人体组织器官包括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等都需要优质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纤维素等七大营养素来维持;

第三,良好的睡眠。宝宝入睡后蛋白质的吸收利用加强,器官修复、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得到休整,增强了宝宝的抵抗力;

第四,户外活动。户外活动可以增加肺活量、增加氧气的吸入量、改善全身新陈代谢、增加养分的吸收和利用,增进食欲;

第五,太阳浴。紫外线可以杀菌,同时紫外线也可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转化,新鲜空气含氧量高,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了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第六,愉悦的心情、良好心态促进身体释放快乐因子;

第七;少生病少消耗体力,增强抗病能力。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