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与登革热的症状区别

452浏览
2015-12-02 10:21:08

 

感冒症状及流行情况与登革热相似。感冒的传播与直接接触病人有关,且无皮疹及出血情况。感冒的主要症状是发热,流鼻水,喉咙痛,头痛、全身疼痛,过敏,炎症。

登革热初期症状可能类似一般感冒,婴幼儿会有1~5天的发烧、喉咙发炎、轻微咳嗽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典型的登革热症状比较容易表现在较大孩子或成人身上。在疫区的病人有发烧38℃以上,加上1.激烈头痛、后眼窝痛、骨头关节或肌肉痛。2.发烧3~4 天后身上出现红疹。3.发病期间全身发痒。有以上3项的其中一项症状,就算是疑似登革热病例,也需在24小时内到医院检查。通常登革热的临床表现为发热、长皮疹、淋巴结肿大、剧烈头痛、眼球后窝疼痛、全身肌肉酸痛或关节痛,因此又称“断骨热”。

第一次感染登革热通常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如果再次感染与上次不同的病毒时,则容易引起出血性登革热,甚至登革休克症候群。出血性登革热以及登革休克症候群,都是发生在感染后期,主要是血管内壁受到侵犯,造成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流失到血管外,造成水肿、红血球浓缩、血小板受到破坏减少而有出血的现象。

夏秋雨季,是伊蚊大量孳生繁殖的季节。此时,人体户外活动与皮肤裸露机会增加,一旦有人输入这种疾病,很易发生登革热的传播。人被伊蚊叮咬后就有可能染上病毒,经过2~8天的潜伏期后而发病。

因此,凡居住在登革热流行地区或有过疫区旅行史者,病前9天有蚊咬史,时值夏秋季节,突然起病,高热,肌肉、关节酸痛,出现皮疹,皮肤有小出血点和淋巴结肿大时,都应警惕发生本病的可能。病人应及早就医检查,以期早日明确诊断,尽快将病人送入有防蚊条件的病室隔离治疗。

预防与控制登革热的对策是采取以消灭传播媒介——伊蚊为主的综合性措施,包括搞好环境卫生,翻缸倒罐,处理无用积水,清除孑孓孳生地,采用药物喷洒杀灭蚊子。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