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后“早饱” 警惕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胃动力不足有关,主要症状可分为以下两大类:
第一类:餐后不适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早饱”,有时还伴有泛酸、嗳气、烧心、腹胀,甚至恶心、呕吐等症状。出现这种症状的患者,正常情况下吃一碗饭才觉得饱,但在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的影响下,胃部的容量敏感性提高,吃半碗饭都可出现饱胀感,这就是所谓的“早饱”症状。
第二类:上腹疼痛综合征,此类患者每餐稍微吃多一点就胃痛。
何兴祥提醒称,功能性消化不良经过合理的治疗可以恢复,一般也不会迁延成器质性胃病,给患者带来的危害集中表现为上消化道症状引发的不适以及可能对生活质量的影响,部分患者可能因进食减少、消化吸收效率降低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此外,由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与消化系其他疾病如胃炎、消化性溃疡、早期胃癌等的早期症状有相似之处,诊断时应细心甄别、多做“排除法”。一般来说,若患者排除了体重明显下降、消瘦、黑大便等消化性溃疡、早期胃癌症状,体检又没发现贫血、黄疸、腹部包块,胃镜检查也无活动性胃炎、器质性病变,就可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
防治:
用药+情绪减负
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原因与劳动强度大,压力过大导致的焦虑、紧张或抑郁等神经精神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而言,情绪减负是治疗的关键。”何兴祥发现,临床上这类患者大多都未能意识到负面情绪与自己胃不舒服之间的关系,很多人是在医生的引导下才逐渐看清自己的精神状态。因此,在诊治中,医生与患者保持良好沟通,建立让患者信任的医患关系,对其不良心理状态进行有效疏通引导相当重要。另外,通过胃镜、验血等检查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的做法,也可消除这类患者的疑虑,帮助他们排解消极情绪。
专家提醒,在压力反复无常的情况下,如果精神诱因不能去除,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就容易反复发作。建议,要剔除病根,应从培养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入手——
首先,应尽量少接触刺激性食物(咖啡、浓茶、甜食、生冷食物等),避免不规律进食或暴饮暴食,少食多餐,选择易消化的食物;
其次,增加身体锻炼,例如跑步、健身等;另外,锻炼和娱乐活动往往有助于释放压力、调整情绪,甚至与朋友一起去飙歌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减压手段。
“不过,光是减压往往还不够。一些存在严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老病号由于长期未就诊,胃肠动力弱,在为其情绪减负的同时,还应适当服药增强胃动力。另外,对一些神经精神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还应考虑使用一些抗焦虑、抑郁的药物治疗。